記者 王帥 馬秀萍
在日照市第四屆“美德少年”事跡系列展播欄目中,五十位品學兼優(yōu)的青少年學生讓我們領略到了當代學生的風采。其實,“美德少年”并非只局限于欄目報道過的少年們,在全市,還有許許多多的“美德少年”,他們同樣以實際行動帶給我們滿滿的“正能量”,1999年出生的安琴就是其中之一。
剛滿16周歲的安琴家在山海天兩城街道安門莊村,她的爸媽先后患重病倒在了病床上,她只得休學在家,照顧爸媽,小小年紀成為了家里“頂梁柱”。7月31日,本報“道德周刊”欄目曾經(jīng)報道過安琴的故事。16歲花季女孩承擔家庭重任
安琴的爸爸安玉軍一直以來就身體瘦弱,他患有風濕性心臟病,去年曾因身體不適住院,檢查出心臟內有血栓,這次安玉軍因為腦部血栓倒下了,并喪失了言語能力,至今偏癱在床。
安琴的媽媽王圣美患有乙肝、肝硬化,病已經(jīng)接近晚期,在安玉軍病倒后,王圣美也病發(fā)住院了,先后三次住進了重癥監(jiān)護病房。7月27日,她再次住進重癥監(jiān)護病房,經(jīng)搶救,現(xiàn)在仍住在普通病房。
在本應接受父母寵愛的年紀,卻遭遇了別人難以想象的困境,一度讓瘦小的安琴不住流淚。不過,她也在困境之中快速成長,毅然擔負起了照顧爸媽的重任。
9月7日,記者再次聯(lián)系到了安琴,當時她正在醫(yī)院里照顧媽媽。這次,媽媽倒下后又住了一個多月的醫(yī)院,安琴只好在醫(yī)院和家里兩頭跑。一個好消息是,安琴的爸爸安玉軍情況好了一些,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讓安琴扶著下地走動了,但依然無法言語。
幾個月來,這種連青壯年都有些受不了的生活,安琴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有段時間,爸媽同時住在醫(yī)院里,不過不在同一棟樓上,安琴就在兩個病房之間來回跑。她沒日沒夜地照顧著自己的爸爸,捶背、端屎端尿、喊醫(yī)生,毫無怨言;照顧完爸爸之后,安琴又跑到另一棟樓上去照顧媽媽。
安琴的家庭不富裕,靠父親住院前打工掙的錢根本不夠支付兩個人的醫(yī)療費,而親戚朋友家日子過得也一般,能借的錢都借了。
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獻愛心
讓人欣慰的是,本報報道了安琴的事跡之后,社會上不少好心人士都愿意為安琴解決困難。
不久前,藝安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組織了由“日照金沙小衛(wèi)士”參與的義賣和募集活動,專門為安琴籌集善款。
在日照沙文化演出體驗館內,藝安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提供了沙畫扇子,供小衛(wèi)士們義賣?!熬凵吵伤?匯聚愛心”,小朋友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愛心送給安琴。
最終,義賣和募捐的善款共計819元,全部捐獻給了安琴家?!叭照战鹕承⌒l(wèi)士”還特地去了安琴的家里,看望了安琴的爸爸。
還有很多好心人同本報記者取得了聯(lián)系,在進一步了解了安琴的情況之后,愿意為安琴提供愛心資助。市民姚女士就通過本報聯(lián)系到了安琴,姚女士和她的朋友直接把善款打到了安琴的賬號上。
安琴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很感激這些好心人,大家捐來的善款她都記在了本子上。“共計捐助47000元左右。”安琴說。
新學期開始了,同學們都再次踏入了校園,投入到學習中,這令安琴十分羨慕,但爸爸媽媽依然臥病在床,離不開她的照顧,尤其是媽媽仍需住院一段時間。安琴只好又去找老師請假繼續(xù)休學,老師對她說可以有空的時候來學校上學。
如今,每天奔波于醫(yī)院和家之間,已經(jīng)成了安琴生活的全部。她家距離醫(yī)院有20多公里,公交車不直達,安琴每次都把自行車寄存在一個靠近離家最近的公交站的地方,下車后再騎車回家;去醫(yī)院時也是先騎自行車去坐公交。父母的重病、貧困的家境,讓小小年紀的安琴有些吃不消,但她還是咬牙堅持了過來。
安琴曾說:“孝敬爸媽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再苦再累我也不怕!”如今,這句話依然支撐著這個16歲的堅強女孩一步一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