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裁紙刀、膠帶、訂書機……幾件簡單的工具,僅5分鐘的工夫,一架小型的“直升飛機”便展現(xiàn)在面前。
3月31日,莒縣長嶺鎮(zhèn)田家村,剛做完一件“直升飛機”的“紙扎匠”張文山告訴記者,客戶只要提前10多天預訂,小到最新款式的“蘋果手機”,大到“別墅”和“直升飛機”,都會如期交貨。
今年41歲的張文山從事紙扎這個行當已經(jīng)有10多個年頭了。他的老家夏莊鎮(zhèn)張家莊一直有紙扎的傳統(tǒng),當?shù)厝肆晳T用葦子秸稈、彩紙制作祭品。張文山從小跟隨本家叔叔學習,2005年自立門戶,經(jīng)營起紙扎行當。
當時,都是制作一些傳統(tǒng)的搖錢樹、聚寶盆、元寶、紙馬等祭品,原材料多為葦子秸稈和彩紙,自己設計、制作。從2008年開始,現(xiàn)代化的設計、印刷為這個行業(yè)帶來了新的生機,從手機、電腦、汽車、飛機,應有盡有,只要社會上流行,客戶有需求,幾天的功夫就可交貨。以前品種也就20多個,現(xiàn)在80多個,而且只要有想法,可以隨時設計、制造。
據(jù)張文山介紹,這些紙扎品一般都是上“五七墳”“十年墳”和“二十年墳”時使用,費用由女兒家出。在莒縣農(nóng)村,上完父母的這幾個“墳”,沒特殊情況,女兒一般很少回娘家了。
經(jīng)濟形勢下滑影響了祭品的“消費”,原來定制一套20-30件,1500元左右很正常,現(xiàn)在一套也就10多種,300元-500元左右。
近幾年,隨著新農(nóng)村建設和推進移風易俗,推行喪事簡辦、喜事新辦,這些風俗也漸漸式微,“紙扎匠”也將慢慢退出歷史舞臺,成為一種記憶。
記者 陳為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