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日照訊 9月28日,第三屆中國(日照)新聞攝影周暨“遇見最美日照”新聞攝影采訪活動將在日照安泰海洋美學館開幕,持續(xù)到30日。屆時將會有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社、大眾日報等60余家媒體共100余名攝影記者齊聚日照。
此次活動由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山東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日照市委宣傳部主辦,日照日報社、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日照市城投集團、日照市土地發(fā)展集團承辦,山東省攝影家協(xié)會,西藏自治區(qū)攝影家協(xié)會、人民攝影報社、安泰實業(yè)集團、日照興海建設公司協(xié)辦。
活動共設置系列攝影作品展、新聞攝影周學術報告會、系列采訪活動等板塊內容。其中,系列攝影作品展在日照萬平口海洋公園舉行,設置“莊嚴的承諾”脫貧攻堅優(yōu)秀攝影作品展、全國主流媒體聚焦脫貧攻堅優(yōu)秀版面展、“增強四力”新聞攝影記者在抗疫和脫貧攻堅一線匯報展、“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主題攝影展、“百年承諾 千年跨越”56個民族一起奔小康攝影作品展、山東西藏共話脫貧攻堅攝影展、“陽光海岸 活力日照”攝影作品展等板塊內容,共展出1600余幅(組)照片。
此外,將同時啟動“遇見最美日照”新聞攝影采訪活動,與會媒體記者將分組赴安泰海洋美學館、日照中央活力區(qū)規(guī)劃展示中心、日照市科技館、日照足球公園、日照籃球公園、安泰網球公園、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白鷺灣美術館小鎮(zhèn)、松月湖旅游度假區(qū)、萬平口兒童運動樂園、燈塔風景區(qū)、海龍灣、日照香河體育公園、東夷小鎮(zhèn)、日出東方海之秀、花仙子風景區(qū)等現(xiàn)場,對日照厚重的歷史文化、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稟賦、高質量發(fā)展的日照實踐、活力時尚的城市內涵等進行集中采訪報道。
通過舉辦該活動,將充分展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zhàn)脫貧攻堅的奮斗歷程,生動講述抗疫故事、抗疫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展現(xiàn)日照生態(tài)之美、發(fā)展之美、人文之美,進一步提升日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助推日照旅游、體育、文化等產業(yè)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
屆時,主流日照客戶端和主流日照官方抖音號將對活動進行直播,歡迎市民掃描二維碼進行線上觀看。
主流日照客戶端直播二維碼
主流日照官方抖音號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長。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評委。
出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徐祖根,在云南邊疆當過8年知青,1982年從云南大學歷史系畢業(yè)即進入國家通訊社當記者,先后擔任新華社云南分社社長,新華社福建分社社長。
1998年,徐祖根開始與新聞攝影結下不解之緣,北上進京擔任新華社攝影部主任并兼中國照片檔案館館長、中國圖片社總經理、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執(zhí)行會長。
2009年,徐祖根根據(jù)安排,出任新華社香港特區(qū)分社及亞太總分社副社長。2013年,在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七屆一次理事會上當選為會長。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秘書長。
自1974年入伍以來,趙建偉在部隊擔任電影放映員、新聞攝影干事,1996年先后任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記者、主任記者。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zhàn)爭打響,趙建偉赴伊拉克執(zhí)行報道任務,成為當時中國派駐伊拉克的唯一一位攝影記者,歷時采訪111天,出版了《親歷伊拉克戰(zhàn)爭》畫冊和紀實報告文學作品。
2006年,趙建偉出任總后宣傳部副部長分管新聞工作,2010年任總后政治部新聞電教室高級記者。
滄桑60余年,是當代中國社會巨變的60多年,趙建偉的鏡頭見證了2003年戰(zhàn)火中的伊拉克、2004年印度洋海嘯、2005年神舟6號飛船發(fā)射、2008年汶川地震等國內外重大事件發(fā)生。
新華社攝影部副主任,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3次榮獲中國新聞獎。
蘭紅光1985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日本語言文學專業(yè)并獲學士學位。同年,進入新華通訊社攝影部中央新聞采訪室任攝影記者。
蘭紅光一直工作在新聞攝影最前線,從事新聞攝影工作33年,參與了第十四至十九屆黨代會,第七至十三屆全國人大、全國政協(xié)會議以及三屆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等報道,多次參與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報道,親身經歷并記錄下許多中國及世界極具時代、歷史價值的新聞瞬間,他拍攝的新聞照片充滿了溫度和情感,鏡頭中的人物形象生動、神采奕奕。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經濟日報攝影部副主任。
李景錄筆名寒歌,1965年出生在河北保定,1983年棄筆從戎,在部隊期間榮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2000年從部隊轉業(yè)到經濟日報攝影部工作至今。
10多年來,李景錄先后采訪過多次全國人大會議,以及首屆《博鰲亞洲論壇》、北京2008奧運會、北京《財富》全球論壇、2009年國慶大閱兵、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
他還參加過參加過5.12汶川特大地震、2013四川蘆山地震、2013甘肅岷縣地震等自然災害報道,先后在全國各類報紙、雜志、網站發(fā)表攝影作品上萬幅(組)并有上百張(幅)作品榮獲國內外攝影比賽金、銀、銅獎及中國新聞獎。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秘書長、新華社山東分社圖片總監(jiān),山東省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高級記者。
1995年從事新聞攝影記者工作至今,范長國始終活躍在新威攝影一線,先后參加過奧運會、亞運會、亞洲杯、全運會等國際國內大型體育比賽采訪;第一時間參與2008年淄博“4.28”火車脫軌 、2011年泰山大火、2013年黃島輸油管道爆炸和2015年臨沂平邑石膏礦垮塌等重大突發(fā)事件的攝影采訪報道。
在他的鏡頭下,既有溫情脈脈的人物故事,又有滄桑巨變的鄉(xiāng)村振興,既有四聯(lián)八通的橋涵隧道貫通互聯(lián),又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通群眾文化生活“最后一公里”,十分生動豐富地記錄了新時代齊魯大地上的正在發(fā)生的歷史變革。
新華通訊社攝影部記者組主任。
王毓國1989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同年被分配到新華社攝影部工作。
1999年1月至2001年7月,王毓國在新華社香港分社任攝影記者。他先后參加了澳門回歸、阿富汗戰(zhàn)地、亞運會等活動的采訪工作,并撰寫了20萬字的攝影理論文章,出版了《歷史的沉吟》和《阿富汗采訪記實》兩本書。
今年疫情發(fā)生后,王毓國第一時間赴武漢,短短十幾天,他馬不停蹄四處采訪,跑遍了8個區(qū),占武漢13個區(qū)劃的60%以上,拍攝發(fā)布新聞圖片近百張。
在“紅區(qū)”采訪期間,王毓國先后拍攝了《出院逢生日》《李醫(yī)生,加油》等6組新聞圖片,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現(xiàn)任光明日報攝美部副主任。
趙洪波有十多年的一線新聞攝影經歷,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業(yè)務導師.。攝影是他記錄和發(fā)現(xiàn)美好世界的方式。
他認為,新媒體時代,,相機的使用越來越大眾化,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專業(yè)新聞攝影的消逝,作為攝影記者,他更加珍惜每一次按動快門的機會,用每一張照片,去表達他對世界的感受。
光明網圖片總監(jiān)。
2000年8月至2016年5月,季春紅先后任貴州記者站、遼寧記者站站長,影像視覺部主任。2016年6月至今,季春紅擔任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秘書長,光明網圖片事業(yè)部副總監(jiān)、總監(jiān)。
季春紅參加過2008年5·12汶川地震報道,連續(xù)多年全國兩會記者。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間,赴武漢一線連續(xù)采訪66天。
2010年7月,美國經濟復蘇的油門在中國(文稿),獲第二十五屆中國產業(yè)經濟新聞獎一等獎;2019年4月,奮進新時代:全國主流媒體聚焦改革開放40周年—“航拍中國”攝影作品,獲光明日報2018年度好新聞網絡作品一等獎;甘肅張掖:高原之上有濕地 綠洲高臺似江南”獲攝影美術作品二等獎。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業(yè)報協(xié)會新聞攝影專業(yè)委員會會長。
丁幼華先后任中國青年雜志社社長助理,生活資訊雜志社社長,中國少先隊事業(yè)發(fā)展中心副主任,中華兒女報刊社副社長等。
1990年,丁幼華為《中國青年》雜志圖片編輯,攝影記者;1993年10月,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舉辦“丁幼華北京的胡同攝影展”;1994年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由翁立撰文、丁幼華為主攝影的畫冊《北京的胡同》。2004年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由丁幼華攝影,劉新平撰文的圖書《朗月孤舟——周莊》;2008年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由丁幼華攝影并文的畫冊《遠去的家園》。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地市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中國晚報攝影學會會員,新民晚報高級記者。
種南于1942年出生在上海,著名攝影家。從事街拍四十余年,拍攝上海街頭市民的“衣食住行”民生照片二萬余幅,曾獲得三屆中國新聞獎,五次榮獲上海新聞獎。三百余幅新聞圖片榮獲全國及港澳臺攝影大賽金銀銅獎。
在拍攝生涯中,種南先后出版《百對新人》《街拍》《水秀申城》等畫冊。
自從退休后,種南仍被新民晚報聘為特約攝影,繼續(xù)從事熱愛的拍攝工作。
(日照報業(yè)全媒體記者 王霞 劉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