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我要投稿

人大代表袁從波:用情懷探索日照綠茶提質增效之路

來源:日照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20-12-18 07:49:42

  初冬,來到嵐山區(qū)巨峰鎮(zhèn)薄家口村。沿著山腳下的路來到一個掛著“日照市御園春茶業(yè)有限公司”牌子的院落,茶園與落葉儼然交織成一幅旖旎的山間錦繡圖。最近這段日子,公司董事長袁從波忙得不亦樂乎:剛剛被評為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會見。

  從一名普通茶農,到“日照市農村科普帶頭人”“日照市鄉(xiāng)村之星”“山東省勞動模范”“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雖然名氣不斷提升,但袁從波作為人大代表的底色卻始終不變:“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為了鄉(xiāng)親們的致富和日照綠茶的傳承發(fā)揚,還需要更加努力!”

c6228a234e90114d1faee9b12abf9bac.jpg

  “立足本地資源優(yōu)勢,做優(yōu)做強特色產業(yè),讓周邊更多群眾共享發(fā)展紅利,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痹瑥牟ê┖竦卣f,他心里的目標,就是盡最大可能推廣茶葉標準化栽培等技術,讓更多村民不斷提高茶園管理水平,走上茶葉致富路,把日照綠茶的優(yōu)良基因更廣泛地傳播開,讓更多地人都能喝上一杯日照綠茶。

  創(chuàng)建“春綠夏紅秋烏龍”加工模式,有效提高夏秋茶鮮葉資源利用率

  2004年春天,依托周邊地區(qū)豐富的茶葉資源,袁從波發(fā)起成立了日照御園春茶業(yè)有限公司。企業(yè)創(chuàng)立伊始,他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不斷創(chuàng)新。

  當時,日照茶樹品種單一,良種缺乏。袁從波便先后趕赴安徽、浙江考察,邀請專家分析研究,聚集有經驗的農民一起交流,從大處著眼、從細處下手,率先從南方引進無性系良種茶苗進行試驗種植,第一年引種的茶樹苗木成活率就達到95%以上。緊接著,在市、區(qū)農業(yè)、科技部門的協(xié)調幫助下,他先后從南方引進中茶108、龍井43、龍井長葉、安吉白茶、福建鐵觀音、黃金芽、佛手等40余種無性系茶樹良種,建成了26.7公頃茶樹良種示范基地。因為無性系茶樹良種個體間性狀一致,具有發(fā)芽早、生長勢強、品質優(yōu)良等優(yōu)點,所以,這一舉措創(chuàng)新了日照市茶樹無性系良種苗木引進栽培的模式,不斷提升了日照的茶葉品質,為茶園機械化管理推廣和促進茶產業(yè)升級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嘗到了豐富茶樹品種的“甜頭”后,袁從波又開始在生產加工上作文章——引進新設備,研究新技術。2006年,他在全市率先引進了扁形茶機械化生產加工設備,承擔起全市扁形茶機械加工試驗項目,打破了日照綠茶僅有手工做扁茶的局面。

  看準了夏秋季鮮葉對茶產業(yè)的產值和效益的影響,袁從波又承擔起“烏龍茶技術開發(fā)項目及山東省農業(yè)良種工程項目”,他先到全國紅茶、烏龍茶產地學習炒茶技術,又幾次三番去到江浙、福建。在2008年,袁從波率先利用機械成功炒制了北方烏龍茶,結束了秦嶺淮河以北沒有烏龍茶的歷史;2009年又成功炒制了日照紅茶,增添了日照茶葉家族新成員;2010年,烏龍茶和紅茶項目順利通過國家級科技成果鑒定,“御園春”成為省內第一家生產茶類最多的企業(yè),創(chuàng)建了一套“春綠夏紅秋烏龍”的生產加工模式,有效提高了夏秋茶鮮葉資源的利用率和綜合經濟效益,廣大茶農普遍受益。

  “我有5個茶葉方面市級以上科技成果,7個區(qū)級科技成果,5項專利呢!”提起自己這些年來的榮譽,袁從波打從心底驕傲著。2010年,他被日照市人民政府授予了“日照市鄉(xiāng)村之星”榮譽稱號;2013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山東省勞動模范”稱號。2017年,被中國人力資源部、農業(yè)部授予“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稱號。日照市御園春茶業(yè)有限公司也先后獲得“山東省農機化創(chuàng)新示范工程茶葉機械化示范基地”“山東省茶葉生產研究技術推廣科技示范基地”“山東省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廣基地”等多項榮譽。

  “當好一名人大代表,要時時處處走在選民的前頭”

  從當選為人大代表的那一刻起,做慣了茶農的他轉身做起了民聲代言人,袁從波甚至還有些“緊張”:當好一名人大代表,首先要時時處處走在選民的前頭,發(fā)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努力為全區(qū)更多的茶農增收、茶業(yè)增效。

  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靶隆睎|西往往意味著沒有把握,“試驗”就不一定成功,“創(chuàng)新”就要接受收益與風險的并存。但,袁從波的字典里從沒有過“怕”字。2016年,他開始了新的“試驗項目”——無性系茶樹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建設項目。

  他的實驗,就在與御園春廠房一路之隔的一個吊了多層膜的大棚里。該項技術介于扦插和組織培養(yǎng)之間,基本原理是利用了植物本身的頂端優(yōu)勢和發(fā)達的根系吸收養(yǎng)分多的特點,利用冬暖式日光溫室大棚,在全光照微噴彌霧育苗基礎上經過創(chuàng)新而改造形成的,實現了一年四季的無縫隙育苗,從而使得茶苗成苗時間短,成活率高(95%以上),使用這種苗木速生化技術培育出的茶苗,不但生長速度比原品種快,而且抗寒抗旱抗風能力更強,“按照原先的技術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育出苗,三年后才能出產量;采用這種新技術,47天就可以育出苗,當年就能采茶,第二年就有很大的收入了。”

  兩年過去了,當初“萌芽”的新產業(yè)如今已經“開枝散葉”,由袁從波研究的這項技術不僅可以讓茶樹育苗周期大幅縮短,還可以選擇最優(yōu)良的茶葉品種進行培育,大大解決了普遍存在的茶苗品種單一、量不足的問題。

  “不敢宣傳,要的人太多了,根本不夠賣的?!痹瑥牟ㄕf,他的優(yōu)質茶苗現在3元一棵,市場上供不應求,他的手機一天得充兩次電,“全是打來電話問育苗的。”

  去年,鄰村有位村民家中閑出了667平方米土地,便想買點茶苗種著試試,袁從波一共賣給了他8000元的茶苗。第二年春天,當老袁打去電話詢問收成如何時,對方笑得簡直合不攏嘴,“已經掙了2萬來塊啦,這個苗真是好!”

  這項領先于國內的育苗新技術得到國內茶葉專家們的高度關注,2016年的全國茶葉綠色生產模式及配套技術培訓班也因此在日照舉行,袁從波的茶苗培植技術受到業(yè)內廣泛認可。如今,御園春新建了26.7公頃無性系茶樹良種生產母本園和1個面積為1000平方米的冬暖式日光溫室育苗大棚,以及2000平方米的連棟溫室苗木過渡大棚,目前已育出“中茶108”“龍井43”“安吉白茶”等良種茶苗4批、共計100余萬株,苗木總收入達到250余萬元。

  把推動日照綠茶深發(fā)展作為畢生追求

  隨著人大代表履職的深入,袁從波逐漸意識到:要想做好代表,就必須深入到選民中去,必須真正做好選民的代言人。

  與選民的交流,“茶”是最好的媒介。于是,袁從波在辦公室里擺上了一個大大的茶桌,每天都有茶農伙計們來喝茶、評茶、研究茶。他們的建議,他用心傾聽;他們對技術的迷茫,他用心講解。一有空閑,袁從波還會去附近的茶園走走轉轉,隨著和茶農聯系的越來越密切,他對日照茶葉產業(yè)發(fā)展中的問題也了解得更深入。

  近年來,他先后提出《關于對我市茶葉產業(yè)進行重點扶持的建議》《關于對巨峰河進行綜合治理的建議》《關于建立茶葉鮮葉批發(fā)市場的建議》《關于在我市重要路口設置大型茶葉宣傳廣告牌的建議》等建議,都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一步步變?yōu)楝F實,多件建議還被評選為優(yōu)秀代表建議。今年,袁從波又根據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嵐山區(qū)茶業(yè)機械裝備發(fā)展的建議》《關于加快巨峰鎮(zhèn)茶產業(yè)發(fā)展的建議》,希望能夠盡己所能,推動完善北方茶樹良種繁殖體系,讓日照綠茶能夠更加發(fā)揚光大。

  近觀眼前滿目春,放眼遠處春更濃。作為一名茶業(yè)發(fā)展帶頭人,袁從波把打造日照綠茶品牌、推動日照綠茶深發(fā)展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為鄉(xiāng)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將牢記“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諾言,以實實在在的行動,不斷踐行著人大代表的責任和使命。

代表名片:

  袁從波,市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日照市御園春茶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率先從南方引進無性系良種茶苗進行試驗種植,創(chuàng)建“春綠夏紅秋烏龍”生產加工模式。近年來,他多件建議被評選為優(yōu)秀代表建議,為推動完善北方茶樹良種繁殖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

 ?。ㄈ照請髽I(yè)全媒體記者 蔣月陽)

編輯:佘宗花
審核:孫翔宇
統(tǒng)籌: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