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打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開放之門,一場新的偉大革命自此激蕩神州,一個國家的命運由此深刻改寫。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日照日報》特開設《日照改革開放40年·印記 特別報道》專題,在A1版、B1版或A4版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回顧我市40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現(xiàn)我市在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文化旅游、城鄉(xiāng)建設、生態(tài)環(huán)保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發(fā)展成果,形象直觀的凸顯我市40年來的歷史性變化。
選登本專題部分稿件,以饗讀者。
“廢石坑”變城市生態(tài)公園 銀河公園舊貌(資料圖片) 10月24日,秋日的銀河公園。(路杰 李大偉 攝) 銀河公園風景 上個世紀90年代末,隨著新市區(qū)的開發(fā)建設,現(xiàn)銀河公園所在區(qū)域的廢棄采石坑,成為這座城市難看的“瘡疤”。 據(jù)悉,銀河公園興建于2001年,總占地面積90余公頃。2006年,新市區(qū)銀河公園水體景觀建設工程竣工,昔日采石坑變身為城市生態(tài)公園,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高峽出平湖 1976年拍攝的龍?zhí)稖纤畮旖ㄔO場景。(王義全 攝) 近日拍攝的龍?zhí)稖纤畮?。(王義全 攝) 近日拍攝的龍?zhí)稖纤畮?/span> 龍?zhí)稖纤畮煳挥谖迳徔h九仙山龍?zhí)逗髰{谷內,水庫壩高69.206米,壩長264米,控制流域面積16.2平方公里,總庫容1078萬立方米,是山東省首座碾壓混凝土重力壩。 該工程六十年代勘定壩址,1975年動工興建,1977年因資金、技術等原因被迫停建,2011年重啟開工建設,2015年水庫正式投入啟用。水庫建成后,帶來了攔洪、灌溉、生態(tài)旅游三大效益。
黃海灘頭巨港出 2018年拍攝的日照港。(宋年升 攝) 2018年拍攝的日照港。(宋年升 攝) 日照港是國家重點建設的沿海主要港口。40年前,為了適應北煤南運和外貿需求,適應國際海運發(fā)展新趨勢,國家決定在石臼所建設深水專業(yè)化煤炭碼頭。1982年,石臼港主體工程開工;1986年,石臼港正式開港開放;1992年,石臼港更名為日照港。2006年11月25日,港口年吞吐量突破億噸,成為中國沿海最年輕的億噸大港… 滄海桑田,彈指一揮間。日照港從一個單一的煤炭輸出港,發(fā)展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xiàn)代化的主樞紐港;從利用煤炭碼頭節(jié)余資金建設第一個雜貨泊位,到礦石專用泊位、集裝箱專用泊位的建成…… 如今的日照港,已經擁有石白、嵐山兩大港區(qū),已建成59個生產泊位,泊位等級達到30萬噸級,年通過能力超過3億噸,總資產560億元,成為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中轉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