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為本三千越甲可吞吳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往往會被稱之為“業(yè)余的”。言外之意,純粹的個人興趣愛好,對經營一個企業(yè)來說是毫無價值的。不過,現實中恰恰是這所謂“業(yè)余的個人興趣愛好”,讓一些早已賺得盆滿缽滿的企業(yè)更加錦上添花,企業(yè)的舵手們也因此讓管理思路變得更加接地氣,順民意,尤其是那些愛好文藝的創(chuàng)業(yè)成功者們。比如說,焦安鋒。
雖說有了自己的公司,做起了老板,而對于認識焦安鋒的人來說,評價他更多的是“他更像是一個文人雅士”。
有著一顆文藝心的焦安鋒,會書法,懂詩詞,全然不像是一個建筑設計出身的生意人。翻看他的朋友圈,時常會看到精美的圖配著雅致的文,清新脫俗,讓人心向往之。
“我并不擅長社會交際,相比下,我更喜歡安安靜靜做設計?!苯拱蹭h說。
業(yè)界人評價起焦安鋒,除了“文藝范兒”之外,還有一個響當當的贊譽,那就是“立德為本”的招牌。
對于從小生活在農村的焦安鋒,他深知農民工的苦楚與擔憂。焦安鋒說,他一直有一條鐵的原則,就是在每年年底讓工地上民工高高興興拿到工資,回家過個幸福年。在創(chuàng)業(yè)初始兩年,為兌現諾言,焦安鋒常常要放棄一些公司需要墊付過多的項目。一直等到年底順利給民工結賬后,焦安鋒心底才舒一口氣。
焦安鋒說,做生意,最講究的是一個“信”字,對農民工如此,對客戶也是如此。在他的眼里,工程的質量就是公司的名片。
有一次,在公司的一個項目上,施工工人用的材料和原設計中略有差異,客戶并沒有看出不妥,而且愿意接受已成的方案,但焦安鋒堅持要求工人將已經裝好的材料換成原設計中計劃使用的材料,就這樣,為保證工程的質量完美,焦安鋒多花了數萬元,堅持了原計劃,其誠信得到了客戶的稱贊。立德為本、做人為先,是焦安鋒告誡自己員工的立身之道,也是他時常提醒自己的座右銘。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大至一個企業(yè),小到一個人,用“德”做魂,努力做武器,怎會不成功呢?
每逢佳節(jié),焦安鋒總是帶著妻兒回鄉(xiāng)探親,離家近二十年,故鄉(xiāng)的一切依舊印在他腦海。小花崖的一切似乎還停留在他小時爛漫無邪的記憶中。只是村頭的老樹依然不見,雜院的柴火也不再錯落堆積罷了。
成長的酸楚和艱難,使他更懂得去感恩、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月是故鄉(xiāng)明,酒也依舊是故鄉(xiāng)的醇。
“些許努力,朝夕搏擊,不奢求太多的回報,只愿在不確定的未來中擁有一份心安理得?!苯拱蹭h說。
正如荊棘鳥中所說,我們各自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意摒棄的東西,就像古老的凱爾特傳說中的荊棘鳥,泣血而啼,嘔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咱們自己制造了自己的荊棘,而且從來不計算其代價,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訴自己這非常值得。
前路漫漫,焦安鋒的腳步堅定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