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故鄉(xiāng) 印象
“我的故鄉(xiāng)在莒縣洛河鎮(zhèn),那里山清水秀,沭河、洛河兩大河流縱貫全鎮(zhèn),還有一個青峰嶺水庫。記得小時候放了學,經(jīng)常和小伙伴們一起到水庫邊上玩兒。”
小時候的戰(zhàn)祥地,是附近有名的“孩子王”,因為性格爽朗大氣,小伙伴們都喜歡圍著他轉(zhuǎn)?!凹依镄值芙忝枚啵顗毫Υ?,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幫著家里種地、養(yǎng)豬、放羊。那時候生活困難,出去放羊經(jīng)常不帶飯,就餓著肚子。因為吃不飽,還曾經(jīng)餓暈過?!?br/> 在戰(zhàn)祥地的童年印象中,生活的重心就是為了溫飽而奮斗。鄉(xiāng)村生活少有歡笑,大多時候,都是貧窮而單調(diào)的。破舊低矮的房屋,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累的父母……可一年到頭的辛苦,還是解決不了一大家人的溫飽問題。
百善孝為先,孝順的孩子,總會有出息??粗改敢荒甑筋^辛辛苦苦種地,彎了脊背、白了頭發(fā),戰(zhàn)祥地不忍父母如此遭罪,開始尋思著做點小買賣。十一二歲的少年,本應是無憂無慮的年齡,別的孩子尚且懵懵懂懂,戰(zhàn)祥地已經(jīng)開始學著做生意,貼補家用了。
“家鄉(xiāng)產(chǎn)黃煙,林木資源也很豐富,我就帶領身邊的小伙伴們批發(fā)黃煙再賣出去,還帶著他們?nèi)ド缴喜闪藰渲u柴禾,雖然掙得不多,但很有成就感?!贝藭r的戰(zhàn)祥地,已頗具經(jīng)濟頭腦。
“其實社會才是最好的學校,與人交流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做買賣除了賺錢,還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本瓦@樣,戰(zhàn)祥地“迷”上了做生意。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戰(zhàn)祥地的父母也不例外?!案改付枷M夷芎煤脤W習,長大后有一番作為??晌覐男【蛯ψx書不感興趣,偏偏喜歡做生意。我小時候性格就比較倔強,別人越說我干不成的事兒,我就越要干出個樣兒來!”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進程進一步加快,許多有想法、不甘被束縛于一隅的人們,紛紛開始了“走出去”的步伐。
“那時候,村里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回來時穿著新衣服、背著最流行的旅行包,讓我們這些‘留守少年’十分羨慕。家里大哥先出去的,去了青島、山西那邊。輪到我的時候,就跟著村里的鄉(xiāng)親們一起,去了東北?!?br/> “先天的命運我們無法改變,但可以通過不斷地努力和奮斗,改寫未來的命運。弱者被命運操控,而強者的命運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要做的,就是為改變命運而努力。為成就明天,我選擇了走出去,去奮斗!”戰(zhàn)祥地如是道。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一個金字塔,只有向上攀登,才可能享受最大的空間和自由。惟有付出努力,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也是絕大多數(shù)人努力的理由。
生活的無奈,家庭的重擔,還有那靈魂深處迫切想要走出去、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夢想與渴望,促使著少年背起行囊,走向遠方。
此時的戰(zhàn)祥地,年僅十六歲。